分类:书画艺术知识   阅读:

  仇春霞

  原标题:鉴赏|赵伯驹对元明画家的影响——兼论赵伯驹的“北宗”身份

  在当代,赵伯驹是个比较“抽象”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人们很难从他作品里对他有感性认识。没有确定可靠的作品以供后人品鉴、传习和研摹,后人对赵伯驹的评价就可能失真,赵伯驹对后代画家有哪些影响也可能比较模糊;在“北宗”身份的笼罩下,赵伯驹绘画的真实面貌也极少有人去澄清。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如何理解赵伯驹与王诜具有近似的笔意和气格?为什么崇尚复古的赵孟頫在学习青绿山水的画法时与钱选一样,不是上溯二李,而是向一百多年前的赵伯驹学习?赵伯驹对明代画家的影响又集中体现在哪里?

  仙山楼阁图 南宋 赵伯驹(传) 绢本设色 69.9cmx4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当代,赵伯驹是个比较“抽象”的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流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人们很难从他作品里对他有感性认识。目前与赵伯驹有关的几件作品分别被藏于大陆和台湾几家博物馆里,其中《莲舟新月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仙山楼阁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山秋色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尽管有这几幅作品传世,但赵伯驹仍然无法像王希孟一样经常被学术界拿出来讨论,因为在上述几卷作品中,前两幅作品只能算是能品,而《江山秋色图》只是一件疑似赵伯驹作品的作品。

  江山秋色图卷 南宋 赵伯驹绢本55.6cmx341cm 故宫博物院藏

  没有确定可靠的作品以供后人品鉴、传习和研摹,后人对赵伯驹的评价就可能失真,赵伯驹对后代画家有哪些影响也可能比较模糊。

  在没有对赵伯驹进行仔细研究前,许多人对赵伯驹的了解基本上来自董其昌(1555—1636)那句广为流传的“语录”,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

  在“北宗”身份的笼罩下,赵伯驹绘画的真实面貌也极少有人去澄清。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有几条史料值得深入分析。

  第一条是宋末元初收藏家庄肃在《画继补遗》所记录的一句话:

  予尝见高宗题其横卷《长江六月图》,真有董北苑、王都尉气格。

  庄肃和赵伯驹的曾孙关系熟稔,他曾见过赵伯驹的《长江六月图》,他认为赵伯驹的这卷画与董源、王诜(1036—?)气格相近。所谓“气格”,是气息与格调,它与笔墨、造境、设色等出手的东西有关,但终归还是与画家的学养有关,气格相近,说明赵伯驹与王诜在艺术气质方面十分接近。

  蓬莱仙馆图 南宋 赵伯驹(传) 绢本设色 31cm x54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何理解赵伯驹与王诜具有近似的笔意和气格?

  赵伯驹与王诜的关系看上去比较游离,因为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在接轨与不接轨之间,即使接轨,也可能是王诜已老,而赵伯驹尚在幼童时期。但实际上,赵伯驹和王诜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学术关系。一方面,赵伯驹在战乱年代仍然有极高的绘画成就,很难说他没有高明的老师,也很难说他没有见到近代优秀的作品。王诜作为当时圈粉无数的收藏家、山水画家、书法家以及驸马爷,很难不被作为王室后人的赵伯驹的父辈或师辈人关注过。总之,赵伯驹对王诜及其作品应该不陌生。另一方面,唐代王维与宋代山水巨匠李成对王诜以及整个北宋中后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时代学术背景的影响下,赵伯驹不可能回避王维和李成。赵伯驹虽然远学唐代二李,但在笔意和造境上可能受王维和李成的影响更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赵伯驹与王诜甚至与宋代所有山水画家一样,都有两个共同的老师,那就是王维和李成。

  莲舟新月图(全卷) 南宋 赵伯驹 绢本设色 24.2cmx591.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推论,可以参见明人张泰阶在《宝绘录》中所提到的观点:

  赵千里兄弟以右丞之精神,布二李之慧智,芳姿劲骨,不啻兼长。

  何谓“右丞之精神”?何谓“二李之慧智”?精神体现在内涵和格调上,智慧体现在手上功夫,也就是说,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画在内涵与风格上类似王维,技法上却不是水墨画,而是青绿山水,其整体风格是“芳姿劲骨”。所以赵伯驹的青绿山水技法可能向当时的水墨画借鉴了一些经验,这成了他的“独门秘笈”。

  第 二 条 是 明 中 期 名 臣 王 鏊(1450—1524)在《姑苏志》中记载元末明初鉴定家滕用亨(1336—?)对赵伯驹和王诜两人的鉴别:

  用亨,初名权,字用衡。……用亨尤善鉴古器物书画,尝侍上阅画卷,众目为赵千里,用亨顿首言笔意类王晋卿,及终卷果有驸马都尉王诜名。

  滕用亨陪皇帝看画,其中有一卷画被众人认为是赵伯驹的,滕用亨细看笔意,认为是王诜的,至卷末一看,果然是王诜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鉴藏|文房四宝 墨的知识

下一篇:室雅何须大 看三希堂的空间构思|三希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