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投资指南   阅读:

  4沙县驸马墓  位于沙县夏茂镇李窠村西南面的山坡上,2003年6~8月,发掘出土有盏托、盒(图八)、盏、炉、小罐、投壶、烛台、发簪等19件银器[8]。

  图八 银盒

  5将乐积善宋代墓群  位于将乐县水南镇积善村,出土银发钗1件、银烛台2件。银烛台高18.8、底径10厘米,呈塔刹形,尖锥顶。台柱为实心,上部有两个承接烛盘的圆箍,烛台(盘)已遗失。喇叭形足,器壁较薄[9]。

  6将乐大源宋墓  群出土银发簪1件、银发钗2件(图九)、银香薰1件[10]。

  图九 银发簪、发钗

  7将乐万全吴地宋墓  出土银发钗1件,长21、宽0.9~1.2厘米,用一根细长条银条弯制而成镊子状。一头呈尖锥状,通体磨制[11]。

  8将乐寺许宋墓  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胜利村寺许自然村,2006年发现,出土有银器共16件。品种有心形饰件、鎏金发簪、发钗、筷子、长柄匙、笔帽(图一O)等[12]。

  图一O 将乐寺许宋墓出土银器

  (三)闽东地区

  1福鼎市白琳镇三福寺双塔  位于福鼎市白琳镇下炉村柘里自然村三福寺正门前方10米处。1986年对塔身进行维修,在三福寺周边清理出土了宋代石槽、青白瓷小碗、筒瓦等遗物,在顶刹出土有鎏金银佛像1件、银佛像1件、银小圆盒一个[13]。

  鎏金银佛像(图一一:1a、b):高4.8、宽2.3厘米。造型呈扁平长方形,立于长方形底座上。正面刻有立佛,身披袈裟,衣袖下垂,头戴三角形礼帽,双手合掌。顶上刻有“龙宫”二字;背面磨平,阴刻楷书,竖写三行,“信女陈十五娘舍金佛像一躯镇于宝塔头上舍身同圆佛果”。银佛像(图一一:2):高4.5、宽2.4厘米。造型与上件略同,立佛身披紧身袈裟,方形底座上阴刻楷书“黄知孤舍佛一躯,舍生同佛果”。

  银圆盒(图一一:3):口径2.3、高0.8厘米。圆形、子母口,盖面微弧、底面上凸。素面,出土时内盛宝珠。底面中央阴刻两行楷书“四息三有,同超法界”,边缘一圈顺时针阴刻楷书“信女黄四娘舍宝珠二匣镇于宝塔共愿报”。

  图一 一 福鼎三福寺双塔出土金银器

  二、宋代福建金银器的工艺特点

  上述福建地区发现的二、三百件宋代金银器,主要出土于窖藏、墓葬和塔基中。窖藏中发现的数量大,如邵武故县窖藏,一次就出土140余件金银器,数量惊人,且制作精美,推测为遇战乱时慌忙埋藏起来的,至于物主后来为什么没有取出,就不得而知了。

  金银器种类有生活用品、化妆用品及首饰、佛教用品和货币类等。其中生活用品有碗、杯、盘、碟、盏、壶、执壶、盅、盆、盏托、炉、小罐、渣斗、筷子、笼、瓶、汤匙、勺、漏勺、笔帽、投壶、烛台等;化妆用品及首饰有镜盒、粉盒、双鱼形饰、心形饰牌、凸花环形饰、心形香薰、蝶形饰、条脱、袖箍、发冠、发簪、发钗等;货币类有元宝形银铤、兽面银泡、压胜钱及银练、凿形银铸块等;佛教用品有佛立像等。

  从以上出土金银器分析,宋代福建金银器制作水平在前朝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器形更加丰富、形体更加轻薄精巧,呈现素雅秀丽风格,生活气息也更加浓厚。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较多的工艺创新

  (1)浮雕凸花工艺大量盛行。尤其高浮雕凸花,是北宋以后特别是南宋时期很有特色的装饰技法。这种半立体形高凸花,制作技术复杂,难度很大。泰宁窖藏中的鎏金瑞果纹银盘、鎏金狮子戏绣球纹银盘、鎏金行龙折枝花卉纹银杯(图七)等都是高浮雕凸花装饰技法的代表作。

  (2)普遍运用锤鍱、錾刻、凿印、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高浮雕凸花工艺离不开高超的锤鍱和焊接技术。镂雕技术更趋完美,并往往与其他技法结合使用,如福州黄昇墓出土的鎏金心形银薰(图一:3),由两个心形的银片扣合而成,镂空的花形纹样由银丝堆累焊成,显得玲珑剔透。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古朴大方西周晚期青铜无綨鼎|青铜器

下一篇:且就茶香话契丹:辽代的茶俗与茶具|茶具|艺术品


  相关推荐